渠務署研活化多條明渠 冀可進行水上活動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3/27 14:15

最後更新: 2018/03/27 14:51

分享:

分享:

唐嘉鴻指,會在雨季前做好評估,應對氣候變化。

春天過後、雨季將臨,去年本港全年雨量為2572毫米、較正常多7%,而去年全年本港受7個熱帶氣旋警告影響,其中超強颱風天鴿襲港、加上天文大潮及漲潮,導致本港低窪地區被海水淹浸,渠務署署長唐嘉鴻指出,會於今年雨季前做好評估,為應對氣候變化,會進行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。

渠務署在2018年初完成了大埔洞梓路的水浸黑點改善工程、因此會剔除此黑點,令本港的水浸黑點數目減至6個,而另外兩個位於元朗及大埔的黑點亦已完成改善工程,待署方完成監察後亦會剔除,餘下4個黑點的改善工程仍在規劃中,已準備好迎接雨季。

此外,渠務署去年已展開油麻地櫻桃街的「箱形雨水旱季截流器」,以解決油麻地避風塘的水質及氣味問題;而觀塘基本污水處理廠改善及污水泵房優化工程亦已展開,在泵房公園的天台,亦會設計成公園讓市民公用。

目前香港有有分別47%及35%的污水渠及雨水渠,已使用了30年以上,地下管道老化及損耗引致塌陷、對交通、環境及公眾安全帶來影響;而今年1月,九龍、沙田及西貢的污水幹渠修復工程計劃已動工,修復1.7公里的污水渠及建800米的污水渠,工程費用約6億7850萬。

署方未來計劃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女婆山岩洞,騰出28公頃土地以減低社區影響,完成後將成為亞洲區內最大型的人工岩洞。工程分5個階段,整個工程預計需時11年,渠務正向立法會申請第一階段約20億的工程撥款,預計工程於2019年開展。

此外,渠務署會檢視全港的主要明渠,初步認為大圍、火炭、屯門中游、佐敦谷有活化潛力,將首先進入深入研究,爭取在明年成為活化項目及5年內施工:「對渠務署來說是新的嘗試,希望可以讓市民使用空間,甚至可做水上活動!」